前些日子台灣被美國盯上可能被列為匯率操縱國,所以央行後來放任台幣依市場機制波動,結果台幣一路漲到1比30左右,當時立委曾銘宗曾經說過保險公司的匯兌損失可能高達1200億元,這個消息一出金控股及壽險股並未有太多的波動,甚至還有小漲的情形,有的財經媒體還提到只要台幣跌回去,到時候損失就會可以被沖銷掉,所謂的1200億只是帳面損失。一般大家很樂觀的認為台灣應該不具有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性,結果106年4月14日名單一公佈,台灣被美國續留在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當中,自那天開始,金控及壽險股才開始反應利空。本來以為央行只要乖一陣子,台幣就可以回到33塊錢,看來暫時的帳面損失最後真的要認列損失了﹗
央行長期操縱匯率在台灣應該早就人儘皆知,只是他們從來沒有承認過,依市場機制如果台幣正常的匯率本來就應該維持在30塊,為了外銷導向一直使台幣長期貶值,對台灣可能是弊大於利。
台幣貶值,相同的一美元可以換得更多台幣,等同於一美元可以換得台灣更多商品而利於外銷,這可以使台灣財團賺錢,但財團它賺的錢並不會回饋台灣員工,只會落於財團的口袋,這會拉大台灣的貧富差距。
過去台灣會這麼做是因為台灣是落後國家,工資便宜+台幣貶值=賺取大量外匯,但現在台灣幾近步入已開發國家,工資不再便宜,就算台幣貶值,面對東南亞國家低薪工資的競爭,仍難以佔任何便宜,這時候只好維持低工資,以利維持競爭力。但這些低薪高耗能的產業留在國內真的好嗎?為了促進產業升級,逼這些產業離開台灣,藉此把資源留給新的產業,或許才是正確的。
回到原來的話題,最近很流行存銀行股,只因為銀行股配股票股息的量比較大,比照現金的話,配一塊的現金不見得可以換一塊的股票,所以大家認為配發股票股利的複利會比較快。但實際上印股票會造成市場流通的股票愈來愈多,下次公司賺來的錢會愈多人來分,所以配發股息只是一種股權再分配的概念。今年已經有許多公司決議以現金股利為主,如果不再配發股票股利,未來那些銀行及金控股殖利率就跟一般傳產股一樣,甚至比較遜色而不具吸引力了。
股票市場瞬息萬變,不是一支明牌就可以存到底的,有時產業面如果有變化的話,持股仍須做調整,股市如果可一招行遍天下,虧錢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﹗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存股 美元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k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